首頁 > 技術文章 > 步態分析係統在骨重建修複後疼痛緩解新療法的研究應用

技術文章

步態分析係統在骨重建修複後疼痛緩解新療法的研究應用
更新時間:2018-09-25   點擊次數:2858次

該研究有*意義(yi) ,是有史以來篇用步態分析係統(CatWalk)來評價(jia) 骨重建中疼痛緩解,並用局部麻醉鎮痛的文章。文章來源於(yu) The Journal of Pain(2017年影響因子4.859),2018年5月15日發表,本文將為(wei) 大家做詳細闡述。

 

 

有文獻報道這種疼痛是自體(ti) 骨移植術後的主要並發症之一 , 可能危及手術全程的成功,這種疼痛必須在術後3-4天內(nei) 得到控製和減少,以防止它變成慢性的。術後前四周的疼痛護理會(hui) 更地降低其轉化成慢性疼痛的風險。

 

傳(chuan) 統治療會(hui) 給予係統的鎮痛劑,比如對乙酰氨基酚,非甾體(ti) 抗炎藥和含嗎啡的藥品,這些傳(chuan) 統的對身體(ti) 的損副作用和傷(shang) 害大,同時鎮痛劑處方會(hui) 增加總體(ti) 花費。磷酸鈣(CaP)骨替代物和CaP骨水泥(CPC)現在被認為(wei) 是許多骨填充骨科手術適應症的標準治療方法。

 

它們(men) 可以被細胞吸收,具有明顯的骨傳(chuan) 導特性,作為(wei) 局部藥物傳(chuan) 遞係統,可以與(yu) 生物活性分子和治療劑結合。由於(yu) CPCs已成為(wei) 許多骨科及外傷(shang) 適應症的治療方法,因此作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生物注射材料,將CPC與(yu) 不同的局部麻醉藥粘合在一起,用於(yu) 骨科或骨外傷(shang) 適應症。

 

作者目的是1)通過步態分析係統(CatWalk)對骨填充手術術後疼痛進行功能評價(jia) ;2)評價(jia) 骨損傷(shang) 填充手術結合使用的磷酸鈣水泥對於(yu) 術後疼痛的緩解;3)評估他們(men) 的機械和生物學性能。具體(ti) 方法是利用手術在大鼠股骨遠端製造了一個(ge) 臨(lin) 界大小的骨缺損模型,並在其損傷(shang) 處以裝載或不裝載帶局部麻醉劑的注射用磷酸鈣骨水泥(CPC)為(wei) 填充來緩解骨重建修複術後的疼痛。

 

通過使用步態分析係統(CatWalk)所測量的步態的變化來對比不同的CPC裝載材料對於(yu) CPC骨重建修複手術後創傷(shang) 疼痛的緩解。結果表明,術後短期時間內(nei) ,在腳印麵積和腳印平均接觸強度這兩(liang) 個(ge) 指標上兩(liang) 種鎮痛方法都有顯著的疼痛緩解。與(yu) 術前的基礎值相比,CPC組,裝載羅呱卡因CPC組(CPC-Ropi),和裝載丁呱卡因CPC組 (CPC-Bupi)在第24小時,腳印麵積值分別降低了65%, 42%和24%,同時腳印平均接觸強度也分別降低了25%, 9%和1%。CPC-Bupi比CPC-Ropi有更的功能康複效果。

 

除此之外,CPC手術保持了機械和生物學性能。這步態結果可能乍一看有點不思其解,這三個(ge) 組都比對照組降低了啊,怎麽(me) 說明哪個(ge) 比哪個(ge) 好呢? 這個(ge) 結果側(ce) 麵說明了疼痛程度,對照組的肯定高,這三個(ge) 手術組的老鼠疼啊,所以腳爪接觸麵積和接觸強度肯定是都降低的,哪個(ge) 方法效果更佳,肯定是降低的數值更少的那個(ge) 了。

 

在過去的十年裏,步態分析係統(CatWalk)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無創的評估慢性疼痛的方法,被證實為(wei) 研究齧齒類動物許多疾病模型的方法工具,如神經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症,周圍神經損傷(shang) ,骨關(guan) 節炎,外傷(shang) 。該方法通過視頻跟蹤分析步態,對每個(ge) 爪印的時空參數和動態肢體(ti) 協調進行了完整的分析。

 

上圖所示,大鼠術後步態分析采用步態分析係統(CatWalk)具體(ti) 參考之前文獻報道,總的來說CatWalk的原理是:大鼠在一條8厘米寬的走廊裏,非強迫自主穿過一塊發光的玻璃板,與(yu) 玻璃板接觸後,腳爪把綠燈反射到下麵的攝像機(100HZ)上,攝像機就會(hui) 記錄整個(ge) 運動的過程。每隻動物的每一次實驗的步態相關(guan) 指標都會(hui) 被係統記錄,整個(ge) 過程沒有食物誘導刺激。

 

手術過程見下圖:

 

圖1,骨水泥手術過程

 

 

A)手術一個(ge) 圓柱狀尺寸合適的切口;(B)填充注射骨水泥修複;(C)在縫合之前填充切口

 

實驗分組:3個(ge) CPC實驗組,其實還有1個(ge) 隱藏組(Control):手術前後的自身對比

1. Control group (preoperation的Control組)

2. CPC unloaded with anesthetic agent (CPC組)

3. CPC loaded with 8% bupivacaine (CPC-Bupi組)

4. CPC loaded with 8% ropivacaine (CPC-Ropi組)

 

實驗protocol:手術前兩(liang) 周,每天讓大鼠適應走廊環境在其中自由活動,手術前一天的適應訓練的數據作為(wei) 術前參考值。為(wei) 了排除個(ge) 體(ti) 差異性,用每一隻自身手術前後的值來對比統計。分別在手術後第2,4,6,24,48,72小時,以及第7天第14天測CatWalk數據。步態分析實驗對清楚磷酸鈣水泥的相同實驗員設盲,開始操作注射水泥的時間記為(wei) 第0天。

 

下來是實驗裝置和具體(ti) 統計的數據:步態分析係統的走廊長42cm,符合標準的步態會(hui) 被記錄:1)通過走廊全程的時間在1-5秒之間;2)速度大變化不超過80%,標準之外的數據係統不會(hui) 去采集記錄(圖2A)。統計以下數據:

 

 1、腳印麵積 (cm2) 是在站立時相完整腳印的表麵積(圖2B)。

2、腳印平均接觸強度(AU):完整腳印在一個(ge) 步長周期中步態支撐期接觸的平均強度(圖2C)。  

3、腳印長度(cm):第三指中間到腳後跟的距離(圖2C)。

4、支撐期比重(%):在一個(ge) 步長周期中,支撐期所占比重(圖2D)。

 

這四個(ge) 指標都是經典的用來衡量疼痛與(yu) 康複的數據,其中腳印平均接觸強度被報過用來評估神經性疼痛,包括機械性痛覺超敏。

 

圖2, 健康大鼠的步態分析效果圖

 

 

(A)對照組大鼠在CatWalk係統上的背景圖;(B)術前的CatWalk腳印(腳印麵積)左腳印紅色,右腳印藍色,後肢顯示淺色,前肢深色;(C)一個(ge) 正常大鼠的右後腿爪,顯示出的手動腳印測量長度和腳印接觸強度;(D)術前CatWalk步態圖

 

除了做步態分析外,作者還做了掃描電鏡和組織學實驗,更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實驗。在Leo 1450VP掃描電鏡圖像下,手動標記興(xing) 趣區(活性區域)包括新形成的骨和水泥吸收的表麵部分,這個(ge) 在後麵具體(ti) 的電鏡數據上來直觀地觀察這三個(ge) 部分的變化。

 

圖3,股骨植入後的掃描電鏡圖像

 

使用Leica QWin Pro軟件來分析興(xing) 趣區,具體(ti) 是:(A)生物活性區(淺藍色區域),它包括了(B)新形成的骨頭(綠色區域)和(C)骨水泥吸收的表麵(藍色區域)。

 

接下來就是數據結果分析了,首先是CatWalk的結果分析:手術前,動物步態正常,與(yu) 對側(ce) 相比,右後腿爪的印紋麵積和印紋長度沒有顯著差異。術前基礎參考的平均值為(wei) :腳印麵麵積1.88±0.03 cm2,腳印平均接觸強度115.28±0.55 AU,腳印長度1.86±0.02cm2,支撐期比重66.34%±0.56%。

 

 圖和6A顯示的是手術前後腳印麵積的變化。CPC組腳印麵積從(cong) 2.04±0.07 cm2手術前的值下降到24小時之後的0.66±0.06 cm2,14天以後逐漸增加到1.60±0.06 cm2。在這兩(liang) 種骨水泥中,在術後次減少後,與(yu) 未加載的CPC在14天時相比,兩(liang) 種均可以更快地恢複到基線值。

 

術後24小時,骨水泥處理大鼠的步態變化達到高水平(從(cong) 基礎值降到低),這說明了CPC-Bupi和CPC-Ropi組的相比CPC組腳印麵積有了顯著增加(P<0.01):CPC-Bupi組1.44±0.06 cm2,CPC-Ropi組1.10±0.06 cm2,圖5B中腳印圖也可以很直觀的對應此結果。與(yu) 此同時,兩(liang) 種水泥之間也是有差異的,CPC-Bupi組腳印麵積明顯大。術後48小時後,兩(liang) 種水泥跟CPC相比,依然有差異,一直持續到第7天,CPC-Bupi組恢複到手術前的基礎值時才消失。

 

圖5,實驗組術後右後爪的腳印麵積

 

 

(A) CPC組表示為(wei) 黃色實線,CPC-Bupi組藍色點虛線,PC-Ropi組綠色點劃線,手術前的參考組黑色虛線。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事後分析Fisher檢驗,結果表示為(wei) 平均值±標準差(N = 6),* P < 0.01 (CPC-Bupi vs CPC-Ropi vs CPC),** P < 0.01 anesthetic loaded-CPCs vs CPC, # P < 0.01 CPC-Bupi vs others;(B)手術後24小時每組腳印麵積圖

接觸強度的結果也是這樣(圖6B)。術後24小時,與(yu) 術前基礎值相比,CPC組,CPC-Bupi和CPC-Ropi組分別下降了25%±2%,9%±2%,1%±2%。這三組互相比較都有顯著差異(P<0.01),48小時後,CPC組下降至低(79%±2%),分別與(yu) CPC-Ropi組(96%±2%)和CPC-Bupi組(98%±2%)比較。有趣的是,CPC-Ropi組全程跟術前的基礎值相比都沒有統計差異,這一點很費解。術後第14天,CPC組和CPC-Bupi組開始回到基礎值,這種差異才消失。

 

與(yu) 腳印麵積結果一致,腳印長度在術後是降低的(圖6C)。24小時後,CPC組腳印長度的值為(wei) 72%±2%,CPC-Bupi組和CPC-Ropi組分別為(wei) 91±2%,88±2%,與(yu) CPC組相比這兩(liang) 組都有統計差異(P<0.01),但是CPC-Bupi組和CPC-Ropi組本身沒差異。7天後,這兩(liang) 組與(yu) 術前基礎值相比也沒差異了。

 

圖6,三種骨水泥的4種測試參數

 

 

 

 

(A)術前腳印麵積的基礎值;(B)術前腳印接觸強度的基礎值;(C)腳印長度占術前的百分比重;(D)支撐期比重占術前的基礎值百分比;CPC組表示為(wei) 黃色實線,CPC-Bupi組藍色點虛線,PC-Ropi組綠色點劃線,手術前的參考組黑色虛線。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事後分析Fisher檢驗,結果表示為(wei) 平均值±標準差(N = 6), * P < 0.01 (CPC-Bupi vs CPC-Ropi vs CPC), ** P < 0.01 loaded-CPCs vs CPC, # P < 0.01 CPC-Bupi vs others

 

支撐期比重在整個(ge) 手術過程中都沒有表現出來差異,這兩(liang) 種水泥組也沒有差異。相反,在24小時後,CPC組支撐起比重值降低並且和兩(liang) 種水泥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CPC組84%±2%,CPC-Ropi組95%±2%和CPC-Bupi組99%±2%。術後48小時開始差異消失,第7天恢複至術前的值。

 

結果除了步態分析,還有SEM(掃描電鏡)和組織學結果分析,可見作者實驗設計的嚴(yan) 格和縝密,手術3周後,注射植入的骨水泥仍然在注射的位置可見,同時新生的骨質層相同位置也能觀察到骨水泥 (圖7A)。

 

不僅(jin) 如此,所有骨水泥均觀察到骨樣組織與(yu) 成骨細胞細胞係交界,這說明使用三種不同的骨水泥,不影響新生骨質的生長。在所有的骨水泥(與(yu) 骨組織之間),可以看到骨組織被一條由成骨細胞排成的線標記出邊沿,這說明不同骨水泥中的藥物的釋放,並沒有改變骨質-骨水泥界麵和骨修複。

 

上圖7為(wei)  (A)手術後的掃描電鏡圖像;(B)結果表示為(wei) 新骨形成相比於(yu) 興(xing) 趣區的百分率

 

 

 

 

圖8術後3周後股骨標本的組織學分析。(A)Movat染色法觀察全水泥置入後的效果(藍色=水泥;黃色-綠色=骨,淡粉色=軟組織);(B)Movat染色下的新骨形成的詳細圖像(紅線=骨樣組織,紫線=成骨細胞細胞株);(C)蘇木素-伊紅染色觀察骨髓

 

步態和掃描電鏡做完了,作者還不放心,又做了組織學的實驗,組織學分析沒有發現任何不良炎症反應,(圖8)。圖8A 顯示的是在植入骨水泥手術後整個(ge) Movat’s染色的圖(藍色=水泥;黃色-綠色=骨,淡粉色=軟組織) Movat染色法能在一張組織切片上確定多種結締組織成分,能有效的區分軟骨的鈣化,能明顯的區分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其他成分,在研究骨的生長和修複中起關(guan) 鍵作用。還有更細節的地方,染色圖裏的新骨形成圖8B(紅線=骨樣組織,紫線=成骨細胞細胞株),與(yu) 未加載的CPC相比,藥物的局部釋放並沒有改變加載CPCs的骨水泥界麵和骨結合,後再來個(ge) 蘇木素-伊紅染色看看骨髓的情況。

 

作者很嚴(yan) 謹,後提出了出於(yu) 動物倫(lun) 理原因,手術過程中作為(wei) 麻醉動物用的鹽酸丁丙諾非是按先發鎮痛作用皮下注射的,半衰期比嗎啡還長(大於(yu) 6小時),所以擔心這種長效麻醉作用影響CatWalk早期階段的數據,同時手術情況和CatWalk實行雙盲,也是嚴(yan) 謹的另一麵。到這裏就算做完了,得出結論:本文的意義(yi) 在於(yu) 開創了一個(ge) 用來評價(jia) 骨重建修複引起的疼痛的指導方法:CatWalk步態分析體(ti) 統從(cong) 行為(wei) 上直觀直接的測試,並且用了這種CPC材料和局部麻醉劑的結合來研究骨手術術後重建疼痛的緩解,對該領域的研究起到指導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Maharaj MM, Phan K, Mobbs RJ. Anterior cervical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autograft versus graft substitutes: what dopatients prefer—A clinical study. J Spine Surg 2:105-110, 2016.

2. Vrinten DH, Hamers FF. ‘CatWalk’ automated quantitativegait analysis as a novel method to assess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the rat; a comparisonwith von Frey testing. Pain 102:203-209, 2003.

3. Coulthard P, Pleuvry BJ, Brewster M, et al. Gait analysisas an objective measure in a chronic pain model. J Neurosci Methods116:197-213, 2002.

4. Vandeputte C, Taymans J-M, Casteels C,et al. Automatedquantitative gait analysis in animal models of movement disorders. BMC Neurosci11:1, 2010.

5. Miyagi M, Ishikawa T, Kamoda H, et al. Takahashi K, InoueG, Ohtori S: Assessment of Gait in a Rat Model of Myofascial Inflammation Usingthe CatWalk System: Spine 36:1760-4, 2011.

6. Chen Y-J, Cheng F-C, Sheu M-L, et al. Pan H-C: Detectionof subtle neurological alterations by the CatWalk XT gait analysis system. JNeuroengineering Rehabil 11:1, 2014.

7. Ferland CE, Laverty S, Beaudry F, et al. Gait analysis andpain response of two rodent models of osteoarthritis. Pharmacol Biochem Behav97:603-610, 2011.

8. Gabriel AF, Marcus MAE, Honig WMM, et al. The CatWalkmetho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behavioral changes after acute inflammatory painin the rat. J Neurosci Methods 163:9-16, 2007.

9. Hamers FPT, Lankhorst AJ, van Laar TJ, et al. AutomatedQuantitative Gait Analysis During Overground Locomotion in the Rat: ItsApplication to Spinal Cord Contusion and Transection Injuries. J Neurotrauma 18:187-201,2001.

10. Olah AJ, Simon A, Gaudy M, et al. Differential stainingof calcified tissues in plastic embedded microtome sections by a modificationof Movat's pentachrome stain. Stain Technol. 1977 Nov;52(6):331-7.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頂部
上一篇 : 眼動儀在傳統的實驗室測試和現場測試的比較    下一篇 :  淺談人因工程
網站首頁 公司簡介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 招聘中心 技術支持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站 聯係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33號院6號樓507
GoogleSitemap
諾達思
  • 電話/傳真

    86-10-84852246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