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條件恐懼研究的實驗原理,你了解多少呢
更新時間:2021-11-08 點擊次數:1438次
條件恐懼研究用於小型齧齒類動物(大、小鼠)環境相關條件性恐懼實驗研究。齧齒類動物在恐懼時會表現出*的不動狀態,動物在這種情況下傾向於保持靜止不動的防禦姿勢。
恐懼是麵臨威脅性情境時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消極情緒可引起機體急劇的神經體液變化,表現在行為、自主神經等方麵。當這種反應過於強烈時則對機體會產生不佳影響。為使人類能及早的擺脫恐懼的折磨,必須了解恐懼的發生、發展及其如何控製。
齧齒類動物在恐懼時會表現出*的不動狀態,動物在這種情況下傾向於保持靜止不動的防禦姿勢。抗抑鬱藥和抗中樞興奮藥可以明顯縮短不動狀態持續的時間。
條件恐懼研究過程中,實驗對象被給與一個聲音信號(條件刺激),隨後給予電擊(非條件)刺激。該訓練稱為條件性訓練,訓練結束後實驗動物進行聲音信號或環境聯係性實驗。一般情況下齧齒類動物對相應的環境和不同環境下同樣的聲音信號都會做出明顯的條件性恐懼反應,如靜止不動。
這種測試可以在訓練結束後立刻或幾天後進行可以提供在條件信號影響下短期和長期記憶的信息。
恐懼對照組和恐懼消退組(注:此時大鼠分為兩組:恐懼消退組和對照組)分別在恐懼消退訓練後的第1、3、7天將大鼠放在訓練箱內,給予5次聲音信號,時間間隔為0.5s,記錄3分鍾內的不僵立時間,計算3分鍾內不僵立時間百分比,作為消退保持成績。百分比越高,表明消退保持成績越好。
上一篇 : 曠場實驗範圍大小對齧齒動物行為的影響 下一篇 : 什麽是曠場實驗,兩分鍾輕鬆幫您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