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滿⾜⽇益增⻓的商業(ye) 需求,商業(ye) 池塘對蝦的集約化養(yang) 殖需求正在迅速增⻓,確定正確的飼養(yang) 密度是養(yang) 蝦業(ye) 的一個(ge) 重要問題。飼養(yang) 密度的增加導致個(ge) 體(ti) 蝦之間的競爭(zheng) 加劇,攝食效率降低,水降解加劇。此外,在高密度下,蝦的生產(chan) 飼料轉化率、生長率和成活率會(hui) 受到影響。因此,要想飼養(yang) 成功,確定適合的放養(yang) 密度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根據放養(yang) 密度改變南美白對蝦的攝食行為(wei) 。該研究還測評了諾達思的動物運動軌跡跟蹤係統(EthoVision XT)在群體(ti) 環境下自動跟蹤蝦攝食行為(wei) 的適用性。
實驗過程
試驗正式開始前,提前兩(liang) 周讓蝦在封閉係統中進行馴化和適應。在正式試驗中,挑選56隻狀況良好的蝦,蝦被分配到三種不同密度中的一種:低密度(兩(liang) 蝦)、中密度(四蝦)和高密度(八蝦),分別對應6.2蝦/平方米、12.4蝦/平方米和24.8蝦/平方米。根據密度不同,使用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藍色或黑色)和位置(左眼或右眼柄)對蝦進行標記(圖1),以便識別所有個(ge) 體(ti) 。每個(ge) 密度下有四個(ge) 組。將各組蝦與(yu) 飼料一起放置在試驗場地並記錄20分鍾,每組連續記錄8次。試驗過程中使⽤EthoVision跟蹤軟件⾃動進行觀察和視頻分析,並通過EthoVision的社會(hui) 交互模塊獲得每次試驗中所有個(ge) 體(ti) 蝦的行為(wei) 數據。
圖1
諾達思的動物運動軌跡跟蹤係統 (EthoVision XT)可以提供大量參數,以幫助研究者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本試驗中EthoVision跟蹤的南美白對蝦行為(wei) 包括:在喂食區域花費的時間、對喂食的吸引分數、到喂食區域的轉換次數、整個(ge) 試驗中喂食的平均距離、移動時間、蝦行走的距離、試驗期間的平均速度、個(ge) 體(ti) 之間的距離和身體(ti) 接觸(表1)。
表1
試驗結果
(1)動物運動軌跡跟蹤係統可靠性
在統計過程中,將觀察者⼿動跟蹤的五種行為(wei) 數據(喂食時間、喂食吸引、轉換、移動和身體(ti) 接觸)與(yu) EthoVision的⾃動觀察行為(wei) 數據進行⽐較。⼿動觀察與(yu) 從(cong) EthoVision獲得的自動觀察結果顯著相似(圖2):在攝⾷區域花費的時間(98.0%相似性,圖2a),喂食吸引(97.0% 相似度,圖2b),轉換次數(93.4%相似性,圖2c),移動時間(93.4%相似性,圖2d) 和⾝體(ti) 接觸(95.0%相似性,圖2e)。
圖2
(2)密度對蝦行為(wei) 的影響
數據結果顯示,密度對喂食區的時間有顯著影響(圖3a)。與(yu) 低密度和高密度的蝦相比,中等密度的蝦在覓食區域花費的時間更多。密度對飼料吸引沒有影響(圖3b)。密度對到喂食區的轉換次數有顯著影響(圖3c),在中等密度和低密度下,高密度蝦的轉換次數更多。未發現喂食距離與(yu) 密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圖3d)。
在測試場地內(nei) ,移動時間存在顯著差異(圖3e),低密度下的蝦比在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下的蝦表現出更大的活性。同樣,密度對移動距離也具有影響(圖3f),低密度的蝦比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蝦走得更遠。蝦的移動速度也受到密度的影響(圖3g),低密度的蝦比中等密度和高密度的蝦具有更高的速度。
在社會(hui) 行為(wei) 方麵,蝦之間的距離存在差異(圖3h),相比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下,低密度蝦之間的距離更遠。同樣,身體(ti) 接觸時間也存在差異(圖3i),對比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下,低密度蝦身體(ti) 接觸的時間更少。此外,與(yu) 高密度相比,中等密度的身體(ti) 接觸時間顯著減少。
圖3
(1)飼料消耗
飼料消耗百分比與(yu) 密度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圖4)。與(yu) 中等密度和低密度的蝦相比,密度*高的蝦消耗的飼料比例更高。此外,中等密度的蝦消耗的飼料比例高於(yu) 低密度的蝦。
圖4
在喂食區花費的時間和對飼料的吸引均與(yu) 消耗的飼料量相關(guan) :在喂食區花費的時間與(yu) 低密度下的飼料消耗(圖5a)相關(guan) ,飼料的吸引與(yu) 中等密度和高密度下的飼料消耗顯著相關(guan) (圖5b)。
圖5
(2)空間分布
使⽤EthoVision⽣成的熱圖可以查看場地周圍蝦密度的空間分布(圖6)。在測試場地的不同區域,蝦的密度從(cong) 低到高分別由藍色到紅色的色階表示。
圖6
總結
總體(ti) ⽽⾔,放養(yang) 密度是養(yang) 蝦的⼀個(ge) 重要問題,密度對飼料消耗有正向影響。當蝦保持在高密度時,盡管在喂食區花費的時間更少,但對飼料消耗的百分比更大。在低密度下發現蝦的攝食活動水平較低,同時蝦表現出更多的探索行為(wei) (即移動、距離和速度),表示攝食動機降低。隨著密度的增加,個(ge) 體(ti) 之間的距離變小,接觸時間延長,表明社會(hui) 聚集性增加,這突出了在南美白對蝦飼養(yang) 期間了解個(ge) 體(ti) 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前的研究證實了放養(yang) 密度對南美⽩對蝦攝⾷行為(wei) 的明顯影響,表明建⽴*佳放養(yang) 密度對⽣產(chan) 的重要性。此外,這項研究還介紹了在群體(ti) 環境下使⽤諾達思動物運動軌跡跟蹤係統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Bardera, Guillermo, et al.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and dominance o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feeding behaviour." Aquaculture 531 (2021): 735949.
關(guan) 注諾達思公眾(zhong) 號,獲取更多產(chan) 品信息及學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