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技術文章 > 馴化VS野生:斑馬魚幼魚的行為差異

技術文章

馴化VS野生:斑馬魚幼魚的行為差異
更新時間:2022-11-30   點擊次數:1230次

1.簡介

在自然界中,斑馬魚生活在高度多樣的環境中,來自這些不同環境的斑馬魚表現出不同的行為(wei) 。此外,還有大量馴化的斑馬魚實驗室品係。有研究表明,這些不同品係的魚在行為(wei) 上可能有很大差異。AB係斑馬魚幼魚是一種高度馴化的斑馬魚實驗室品係,和野生斑馬魚之間基因顯著差異。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AB係斑馬魚和野生捕獲魚類的後代在幼體(ti) 階段的行為(wei) 差異,並測試不同年齡的斑馬魚幼魚其行為(wei) 發育。

 

2.研究方法

使用受精後5天、7天、12天和30天斑馬魚。在24孔板(5天、7天和12天)每孔填充2 mL係統水,12孔板(30 天)的孔填充3 mL係統水(圖1)。每個(ge) 試驗使用每個(ge) 孔一個(ge) 幼魚和每個(ge) 品係12隻(5天、7天、12天)或6隻(30天)。總共進行3次12孔板(5天、7天、12天)試驗和6次6孔板(30天)實驗,對每個(ge) 年齡段的72名個(ge) 體(ti) 進行了分析。實驗使用諾達思的斑馬魚行為(wei) 軌跡跟蹤係統(DanioVision)動物運動軌跡跟蹤係統(EthoVision XT)進行。DanioVision連接到溫度控製單元,該單元將水溫保持在28℃。將幼魚放入其中。總測試持續時間為(wei) 40分鍾,兩(liang) 個(ge) 黑暗和兩(liang) 個(ge) 光明間隔各為(wei) 10分鍾。EthoVision被設置進行測量跟蹤,如移動距離(cm)、平均速度(cm/s)、潛伏期(s)和區域時間(min)。

圖1.png

圖1


 

3.結果

3.1.行為(wei) 變化

行為(wei) 方麵存在顯著差異。在黑暗和光照條件下,斑馬魚幼魚移動的距離隨著體(ti) 長的增加而增加,並且這種增加在野生幼魚中比在AB幼魚中更顯著。其次,角速度隨體(ti) 長而降低,且各品係之間沒有差異。在黑暗時期,區域內(nei) 的時間隨著身體(ti) 長度的增加而減少,而在光照時期,區域中的時間則隨著身體(ti) 長度而增加。(表1)。

表1.png

表1


 

3.2.身體(ti) 長度

在5、7或12天時,AB和野生幼魚的總體(ti) 長沒有差異。然而,在30 天時,AB幼魚明顯大於(yu) 野生幼魚(圖2)。

圖2.png

圖2


 

3.3.行為(wei) 變量中的應變差異

行為(wei) 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5天和7 天時,移動距離、中心區域內(nei) 時間或角速度均無顯著差異(表2)。然而,在12天時,野生幼魚表現出比AB幼魚更高的移動距離,但僅(jin) 在光照期間。而在30天時在光照和黑暗測試條件下,野生幼魚的移動距離均高於(yu) AB幼魚(表2,圖3A)。同樣,在12天時,AB幼魚在光照條件下在中心區域內(nei) 的時間比野生幼魚長,而在30天時AB幼魚在光照和暗照條件下比野生幼魚在區域內(nei) 的時間長(表2,圖3B)。無論是在光照條件下還是在黑暗條件下,任何年齡測試的品係之間的角速度都沒有差異(表2,圖3C)。

表2.png

表2

圖3.png

圖3

研究發現了體(ti) 長和移動距離之間的明確關(guan) 係,幼魚越大,移動距離越長(圖4)。在野生和AB幼魚中,幼魚越大,移動距離越長。其中,野生幼魚表現出更高的活性和更大的差異(圖4A,B)。

圖4.png

圖4

 

4.討論

當前研究的結果表明,野生斑馬魚和AB係斑馬魚在幼體(ti) 期的行為(wei) 有所不同。明顯的行為(wei) 差異是活動的差異,如移動距離的差異所示,野生幼魚更活躍。這種行為(wei) 差異在12 天時變得明顯。此外,研究觀察到5至30天的行為(wei) 發展有顯著差異。在野生和AB幼魚中,活性隨著年齡和體(ti) 長的增加而增加,這種增加在野生幼魚中更為(wei) 明顯,它們(men) 在行進距離上也表現出更大的差異,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差異增加。

另一個(ge) 行為(wei) 差異是AB幼魚在中心區的時間比野生幼魚長。在曠場測試中,中心區域被認為(wei) 是有風險的,在這個(ge) 區域花費更多的時間通常被解釋為(wei) 大膽的行為(wei) 。害羞、焦慮和厭惡風險的動物會(hui) 避開中心地帶,靠近四周的牆壁。因此,成年AB斑馬魚表現出大膽、好鬥的行為(wei) 特征,表現出積極的壓力應對方式。此外,AB幼魚在30天時表現出比野生幼魚更快的生長速度,顯著長於(yu) 野生幼魚。在增長不受糧食供應限製的條件下,積極應對與(yu) 更快的增長和發展有關(guan) 。綜合來看,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AB係斑馬魚甚至在幼體(ti) 階段也比野生斑馬魚的後代膽大。

 

5.結論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AB係和野生斑馬魚的後代在行為(wei) 上明顯不同,甚至在幼體(ti) 早期。行為(wei) 差異從(cong) 12天開始就很明顯,並且隨著年齡和體(ti) 型的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此外,野生幼魚表現出更大的行為(wei) 差異,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差異也在增加。這些行為(wei) 差異很可能是由AB品係的馴化和近親(qin) 繁殖引起的。

 

參考文獻:

Axling J, Jakobsson H, Frymus N, Thörnqvist P-O, Petersson E, Winberg S. Boldness in Zebrafish Larvae—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 Domesticated Lab Strain and Offspring of Wild-Caught Fish. Fishes. 2022; 7(4):197.


關(guan) 注諾達思公眾(zhong) 號,獲取更多產(chan) 品信息及學術文章!

第三方網站-關(guan) 注.png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頂部
上一篇 : 食品感官研究是否是食品的性質?    下一篇 :  老師在課堂上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網站首頁 公司簡介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 招聘中心 技術支持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站 聯係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33號院6號樓507
GoogleSitemap
諾達思
  • 電話/傳真

    86-10-84852246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