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對人類行為(wei) 著迷。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這樣做?我們(men) 的行為(wei) 是如何受到影響或衡量的?為(wei) 什麽(me) 改變行為(wei) 如此困難?
本係列文章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篇,將帶你一起走進人類行為(wei) 研究,從(cong) 認識“行為(wei) "開始,了解測量行為(wei) 的不同方法,分享不同領域中最新的行為(wei) 研究案例,並為(wei) 你解答諾達思是如何幫助研究者進行行為(wei) 分析的。或許能為(wei) 你的研究帶來新的思考路徑與(yu) 實踐方向。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men) 將介紹經典的行為(wei) 學理論,以及測量人類行為(wei) 的不同方法。
對行為(wei) 的理解
受約翰·華生 (John B. Watson) 和 斯金納(B.F. Skinner) 等著名思想家的影響,行為(wei) 主義(yi) 心理學在 1920 年至 1950 年間開始廣受矚目。行為(wei) 主義(yi) 注重可觀察的行為(wei) 而非心理狀態,為(wei) 研究人類行為(wei) 提供了一種係統的方法。
行為(wei) 主義(yi) :環境決(jue) 定論
行為(wei) 主義(yi) 者認為(wei) ,行為(wei) 是在與(yu) 環境的互動中習(xi) 得的,所有行為(wei) 都是通過經驗習(xi) 得的。行為(wei) 分析是理解行為(wei) 及其如何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科學方法。它基於(yu) 行為(wei) 主義(yi) 的原則,強調環境在塑造行為(wei) 中的作用。
行為(wei) 分析專(zhuan) 注於(yu) 識別影響行為(wei) 的前因(行為(wei) 發生前的情況)和後果(行為(wei) 發生後的情況),然後利用這些信息製定能夠改變行為(wei) 的幹預措施。新行為(wei) 主義(yi) 中的兩(liang) 個(ge) 行為(wei) 學習(xi) 原則是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是指條件刺激與(yu) 無條件刺激配對。一段時間後,這種新刺激會(hui) 引發與(yu) 無條件刺激相同的反應,從(cong) 而產(chan) 生新的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Ivan Pavlov)對於(yu) 狗的研究是這一原理的經典例子。在實驗中,他將鈴聲(條件刺激)與(yu) 食物的呈現(無條件刺激)配對。反複訓練,狗在聽到鈴聲時就開始流口水,即使沒有提供食物(條件反射)。如此,新的行為(wei) 便習(xi) 得了。
操作性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為(wei) 行為(wei) 會(hui) 受到後果影響,即行為(wei) 發生後的獎勵/懲罰可以影響行為(wei) 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比如在課堂中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xi) 時給予激勵,或者在學生犯錯時進行批評,在這兩(liang) 種情況下,老師都為(wei) 學生的行為(wei) 提供了後果。很有可能,學生在下次課堂中會(hui) 積極參與(yu) 課堂,並且在犯錯前會(hui) 三思而後行。
這兩(liang) 種學習(xi) 理論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人類行為(wei) 是如何形成的。然而,也有觀點認為(wei) 行為(wei) 主義(yi) 未能考慮到自主意識、自我調節和其他類型的學習(xi) 等重要因素。因此,也產(chan) 生了另外兩(liang) 種行為(wei) 理論。
社會(hui) 學習(xi) 理論:觀察他人
社會(hui) 學習(xi) 理論由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在 20 世紀 70 年代提出,他認為(wei) 僅(jin) 靠條件反射無法解釋所有行為(wei) 。該理論的核心認為(wei) ,人們(men) 通過觀察他人來學習(xi) 。這種觀察學習(xi) 不僅(jin) 發生在觀察榜樣行為(wei) ,而且還發生在聆聽行為(wei) 描述或查看符號模型時,這就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許多學習(xi) 機會(hui) 。
社會(hui) 學習(xi) 理論強調行為(wei) 也受到心理認知的影響,如動機或思維。與(yu) 行為(wei) 主義(yi) 的另一個(ge) 區別是觀察學習(xi) 並不一定會(hui) 導致長久行為(wei) 改變。即人們(men) 可能學習(xi) 新的信息,但實際上並沒有表現出新行為(wei) 。
到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已經確定人類行為(wei) 可以通過經驗和觀察來塑造。關(guan) 係框架理論描述了第三種學習(xi) 行為(wei) 方法。
關(guan) 係框架理論:語言的作用
關(guan) 係框架理論(RFT)是Steven Hayes等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它建立在經典行為(wei) 主義(yi) 的基礎上,主要關(guan) 注人類語言在學習(xi) 新行為(wei) 中的作用。該理論認為(wei) ,語言使我們(men) 能夠間接學習(xi) 新信息,關(guan) 鍵的學習(xi) 過程是刺激之間的關(guan) 係或關(guan) 係框架,即人類可以用語言將任何事物相互聯係起來。
舉(ju) 個(ge) 例子,假設你遇到三個(ge) 新朋友: A、B和C。A向你介紹自己,並解釋說B是他的弟弟,C是他的父親(qin) 。通過直接學習(xi) 這些關(guan) 係(B-A、C-A),你可以間接了解其他幾種關(guan) 係,比如你可以得出 A是 B的兄弟 (AB) 和 C的兒(er) 子 (AC)。這在 RFT 中稱為(wei) “相互包含"。但你也可以理解為(wei) B是C的兒(er) 子(BC) ,C是B的父親(qin) (CB),這被稱為(wei) “組合互含"。
盡管這些關(guan) 係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這個(ge) 例子表明我們(men) 可以通過已知的關(guan) 係或框架間接學習(xi) 。當我們(men) 知道的關(guan) 係越多,就能推導出更多的關(guan) 係。此外,就像社會(hui) 學習(xi) 理論一樣,該理論表明我們(men) 不需要實際經驗來學習(xi) 新信息。
為(wei) 什麽(me) 改變行為(wei) 很難?
根據個(ge) 人經驗我們(men) 會(hui) 發現,改變行為(wei) 可能很困難。也許你曾嚐試多做運動或多吃健康食品,但一周後卻發現又回到了老樣子。
行為(wei) 改變為(wei) 何如此困難?
我們(men) 約 95% 的行為(wei) 是由無意識驅動的,如果要意識所有的行為(wei) 需要消耗太多的認知精力。因此,大部分都變成了自動化的習(xi) 慣的一部分。此外,從(cong) 行為(wei) 主義(yi) 角度出發,環境通過關(guan) 聯和後果塑造我們(men) 的行為(wei) 。因此,想要改變的行為(wei) 的後果同樣很重要。比如你想要更頻繁地鍛煉,這種行為(wei) 會(hui) 帶來什麽(me) 結果?精力更充沛,身體(ti) 更健康,身材更好。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鍛煉、流汗,放棄舒適的休息時間。可以發現,新行為(wei) 發生後不愉快的後果會(hui) 立即出現,而你必須堅持數周甚至數月,才能體(ti) 驗到你的行為(wei) 帶來的愉快的後果。因此,當前可見的不愉快後果勝過長期抽象的獎勵就不足為(wei) 奇了。
如果我們(men) 對95% 的行為(wei) 都毫無意識,又怎麽(me) 能指望改變它們(men) 呢?然而,這些原則同樣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行為(wei) 改變可能性的思路。
行為(wei) 改變
利用自動化行為(wei) 的一個(ge) 有效方法是習(xi) 慣疊加。具體(ti) 來說,就是在原有習(xi) 慣的基礎上再添加新的行為(wei) 。比如當你經常忘記吃藥時,可以在已有習(xi) 慣(如早上刷牙)上疊加新的吃藥行為(wei) 。
通過讓新的行為(wei) 成為(wei) 自動化常規的一部分,你更有可能堅持下去。其好處在於(yu) ,一旦新行為(wei) 成為(wei) 習(xi) 慣,你就可以繼續疊加其他新行為(wei) 。
後果的力量
同樣,可以利用後果的力量,讓你所期望的行為(wei) 短期後果更加積極,同時讓拖延行為(wei) 的短期後果付出更高的代價(jia) 。
比如,你可以在每次吃健康餐時獎勵自己,簡單的表揚都會(hui) 產(chan) 生影響。積極想象行為(wei) 的長期效益同樣有效。如果你想讓拖延行為(wei) 的後果付出更高的代價(jia) ,你可以嚐試與(yu) 夥(huo) 伴合作,互相監督,製定懲罰機製。
改變你的環境
改變環境是另一個(ge) 方法。如果電視正開著,你的運動服放在另一個(ge) 房間,那麽(me) 你更可能躺在沙發上而不是開始運動。相反,關(guan) 掉電視,把運動相關(guan) 的物品都準備好,則更容易開始運動。
認知行為(wei) 療法也是基於(yu) 這個(ge) 原則。在治療師的幫助下,自閉症、帕金森症、FSH人格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患者的行為(wei) 會(hui) 被檢查並逐漸改變。
而為(wei) 了盡可能為(wei) 患者提供好的治療,對行為(wei) 進行精確的測量和持續的研究至關(guan) 重要。
定性與(yu) 定量研究
測量人類行為(wei) 的研究工具主要可分為(wei) 定性測量和定量測量,以此就形成了兩(liang) 種研究類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什麽(me) 是定性研究?
定性測量通過研究行為(wei) 的潛在原因、觀點和動機,幫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人類行為(wei) 。通常用於(yu) 探索性研究,有助於(yu) 理解現象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men) 如何影響個(ge) 人和群體(ti) 。注重細節,試圖解釋人們(men) “如何"以及“為(wei) 什麽(me) "這樣做。
測量定性數據的方法
這類研究的樣本量通常很小,因為(wei) 需要大量人力。測量定性數據的方法包括深度訪談、焦點小組訪談、行為(wei) 觀察及使用開放式非結構化問卷,且最好在自然環境中進行。
什麽(me) 是定量研究?
定量測量主要用於(yu) 量化偏好、觀點、事實、行為(wei) 和其他可定義(yi) 的變量,從(cong) 更大的樣本群體(ti) 中歸納出結果。它用於(yu) 解釋“有多少"及“多長時間"等問題。結果會(hui) 以數字呈現,研究者可以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測量定量數據的方法包括調查、結構化問卷和使用封閉式調查。
結合定性和定量數據
行為(wei) 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發現真相。然而,如果沒有好的數據,結論隻是猜測。將定性數據與(yu) 定量數據相結合將為(wei) 研究者提供有關(guan) 某種行為(wei) 及其各個(ge) 方麵的深入信息。兩(liang) 種不同的方法相輔相成,可以平衡各自的不足。
行為(wei) 觀察
研究人類行為(wei)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進行觀察。有比通過觀察某人的行為(wei) 來解釋其行為(wei) 更好的方法嗎?
觀察性研究
觀察性研究通常在家庭、工作場所或專(zhuan) 門設計的觀察實驗室中進行。觀察一個(ge) 人真實的行為(wei) 是不介入,不打擾。通過使用行為(wei) 觀察記錄分析係統(The Observer XT),可以拍攝觀察對象的一舉(ju) 一動,而無需親(qin) 臨(lin) 現場,也可以對所有感興(xing) 趣的行為(wei) 進行編碼與(yu) 分析,將定性數據轉化為(wei) 定量數據。
視頻觀察也是研究人類行為(wei) 的好方法。視頻的使用極大地擴展了任何研究項目的範圍。通過視頻編碼,你可以對行為(wei) 進行逐幀的精確描述。行為(wei) 測定快速複盤係統(Viso)是在多個(ge) 房間進行高質量錄製音視頻的理想解決(jue) 方案,可提供深入了解行為(wei) 過程、行為(wei) 表現所需的視頻材料。
觀察大腦行為(wei)
觀察一個(ge) 人行為(wei) 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其內(nei) 部,更具體(ti) 地說:觀測大腦。由於(yu) 我們(men) 無法意識大腦內(nei) 部發生的大部分過程,因此研究大腦活動可以為(wei) 理解人類行為(wei) 提供新的視角。
可以通過觀察行為(wei) 和大腦活動之間的相關(guan) 性進行研究,如研究受傷(shang) 的大腦及其對患者的影響。探究大腦活動有助於(yu) 解決(jue) 更多人類行為(wei) 中尚未被了解的問題。
閱讀博客文章:《認知神經科學三部曲 | 行為(wei) 》,了解更多行為(wei) 與(yu) 認知神經科學知識。
生理測量
盡管被試可能看起來很平靜,但他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壓力。為(wei) 了揭示這種壓力水平,你可以將行為(wei) 編碼與(yu) 數據采集係統獲取的生理測量數據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在采集行為(wei) 觀察數據時,同時獲取生理數據,如腦電、心電、肌電、血壓、皮膚電導和麵部表情等。皮膚電導是一種測量皮膚電的方法,可作為(wei) 心理或生理喚醒的指示;腦電圖可以記錄測試期間大腦的神經元活動,而麵部表情分析係統(FaceReader)可以追蹤麵部表情,提供有關(guan) 情緒狀態的數據。這些生理測量方法使我們(men) 想要研究由外部事件引起的生理和行為(wei) 之間的相互作用成為(wei) 可能。
讓多模態研究變得簡單
組合多種類型的測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在使用來自不同製造商的測量工具時,必須進行校準、啟動和同步。超模態行為(wei) 洞察平台(NoldusHub)就是一個(ge) 用於(yu) 人類行為(wei) 研究的一體(ti) 化研究平台。
這款全新的軟件專(zhuan) 為(wei) 簡化多模態研究而設計,簡單而強大。旨在在全過程中簡化多模式研究,能夠消除使用一係列設備同時測量多種數據的麻煩,使研究者獲得高質量的數據,以更全麵地了解人類行為(wei) 。
內(nei) 隱測量
雖然調查問卷對於(yu) 獲取觀點、性格特征或(心理)健康問題方麵十分有效,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於(yu) ,回答可能存在偏差。社會(hui) 讚許效應認為(wei) ,人們(men) 傾(qing) 向於(yu) 給出社會(hui) 期望的答案,因此被試很有可能受到實驗環境的影響,或以某種方式回答所有問題。此外,我們(men) 無法總是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行為(wei) ,正如前文所提,人類大約 95% 的行為(wei) 是無意識的、自動化的。因此,關(guan) 於(yu) 自己的一些信息可能不會(hui) 引起我們(men) 的注意。
基於(yu) 這些局限,研究者製定了隱性測量的方法來捕捉我們(men) 無意識的想法、情緒和行為(wei) 。內(nei) 隱測試要求人們(men) 對不同的刺激做出快速反應,其反應時間的差異可以反映對某事的真實感受。例如一項內(nei) 隱偏好測試,會(hui) 要求被試將電腦屏幕兩(liang) 側(ce) 的單詞分類。當遇到積極詞匯(“好"、“快樂(le) ")或貓的圖片時,被試必須選擇左邊;當看到負麵詞匯(“壞"、“醜(chou) ")或狗的照片時,要求選擇右邊。在另一階段,這些配對被顛倒過來。如果與(yu) “積極詞匯"和“貓"配對相比, “積極詞匯"和“狗"配對的反應時更小,則表明被試對狗有內(nei) 隱偏好。其他內(nei) 隱測試也經常被用於(yu) 評估接近和回避行為(wei) 、注意偏差或關(guan) 係框架。
新方法和工具也逐漸被用於(yu) 內(nei) 隱測量,如使用麵部表情分析係統(FaceReader)自動追蹤並分析基本情緒、效價(jia) 、喚醒度、情感狀態等,獲得被試直接且內(nei) 在的情緒反應;使用眼動儀(yi) 則可以追蹤其注視點的軌跡及注視區域等,使分析被試注意行為(wei) 成為(wei) 可能;使用數據采集係統係統獲取心率、皮電、腦電等生理數據,從(cong) 生理角度分析行為(wei) ,彌補外顯測量的不足。
人類行為(wei) 是如此豐(feng) 富而神秘,它涉及感知、情緒、認知思維等生理與(yu) 心理的多個(ge) 方麵,在各個(ge) 研究領域中都獲得了不同的關(guan) 注。在本係列文章的下篇中,我們(men) 會(hui) 分享不同領域中最新的行為(wei) 研究案例,並為(wei) 你解答諾達思是如何幫助研究者進行行為(wei) 分析的。
關(guan) 注諾達思公眾(zhong) 號,聯係我們(men) 獲取更多產(chan) 品信息及學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