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戶外與(yu) 一個(ge) 小嬰兒(er) 進行互動時,如果他發現了一隻色彩斑斕的風箏在高空翱翔,會(hui) 伸出手指向天空想讓你也看到。這看似是一個(ge) 再簡單不過的手勢,但也是兒(er) 童社會(hui) 交流發展過程中的一個(ge) 關(guan) 鍵時刻。
這種“指向手勢"顯示了兒(er) 童分享注意力和興(xing) 趣以及傳(chuan) 達特定需求或信息的能力。
來自荷蘭(lan) 阿姆斯特丹大學兒(er) 童發展與(yu) 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就針對這一社交行為(wei) 進行了探究,結合自然觀察與(yu) 實驗室觀察的方法,討論了嬰兒(er) 與(yu) 不同互動者的早期情感交流對指向手勢的預測作用以及不同氣質特征的影響。
社會(hui) 情感交流和參照性交流
社會(hui) 情感交流是我們(men) 在與(yu) 他人互動時表達和理解情緒和內(nei) 心狀態並建立社會(hui) 聯係的方式。它與(yu) 我們(men) 使用的語言無關(guan) ,而是與(yu) 我們(men) 的注視方向和注意力、麵部表情、發聲和肢體(ti) 語言有關(guan) 。
參照性交流是我們(men) 與(yu) 他人分享具體(ti) 信息或事實的方式,以確保他們(men) 理解我們(men) 在說什麽(me) 。以清晰和準確的方式,讓對方確切地知道我們(men) 的意思。包含“指向手勢"在內(nei) 的參照性交流被認為(wei) 是一種三元交流類型,因為(wei) 它涉及到兒(er) 童、互動夥(huo) 伴和共同興(xing) 趣焦點(如玩具)之間的注意力三角關(guan) 係。
與(yu) 此不同的是,社會(hui) 情感交流通常以麵對麵的二人互動為(wei) 特征,這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個(ge) 月尤為(wei) 突出。具體(ti) 來說,二元情感溝通被認為(wei) 是後期發展更高級的三元溝通能力的基礎。
指向手勢是有意識交流的最初形式之一
兒(er) 童使用指向手勢來指示物體(ti) 或事件,從(cong) 而向他人傳(chuan) 達自己的願望、喜好和意圖。這就要求兒(er) 童認識到一個(ge) 重要問題,即他們(men) 的視角可能與(yu) 他人的視角不同。這種能力被稱為(wei) “心智理論"。它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而指認行為(wei) 則是認知發展的開端。
除了意識到不同的視角,孩子還必須能夠設身處地地為(wei) 他人著想。他們(men) 開始意識到,當他們(men) 指向別人時,別人也會(hui) 做出回應,因為(wei) 那個(ge) 人理解了他們(men) 的手勢。這種指向手勢傳(chuan) 達了“我看到了一些東(dong) 西,我希望你也能看到"的意思。
觀察嬰兒(er) 與(yu) 父母和陌生人的互動
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的社會(hui) 情感交流技能是否以及如何預測兒(er) 童日後使用指向手勢的能力;此外,研究探究了兒(er) 童的自然個(ge) 性特征是否會(hui) 影響這一過程。了解指向手勢可以為(wei) 兒(er) 童的發展進步提供有價(jia) 值的見解,並支持他們(men) 的全麵成長和學習(xi) 。
研究采用縱向混合方法,綜合了自然觀察、實驗室實驗任務和家長報告結果。被試為(wei) 51名嬰兒(er) ,他們(men) 在 4 個(ge) 月和 8 個(ge) 月時進行 2 分鍾的家庭互動觀察,隨後在 12 個(ge) 月和 15 個(ge) 月時進行結構化的實驗室觀察。
(一) 自然觀察
在家庭互動中,父親(qin) 、母親(qin) 或女性實驗人員坐在嬰兒(er) 對麵,與(yu) 嬰兒(er) 進行麵對麵的互動,不使用玩具(圖1)。這確保了兩(liang) 個(ge) 不同年齡段嬰兒(er) 交流行為(wei) 的可比性。
圖1 4個(ge) 月(上)與(yu) 8個(ge) 月(下)嬰兒(er) 的互動場景設置
父母被要求像在日常生活中一樣與(yu) 嬰兒(er) 互動。實驗人員被要求根據嬰兒(er) 的情緒狀態,對嬰兒(er) 進行視覺關(guan) 注和積極表達。整個(ge) 過程使用諾達思的行為(wei) 觀察記錄分係統(The Observer XT)對互動的社會(hui) 情感交流行為(wei) 進行編碼。
(二)實驗室觀察
在實驗室觀察中,12 個(ge) 月和 15 個(ge) 月的嬰兒(er) 參與(yu) 一項指向手勢的任務,鼓勵他們(men) 指向實驗者身後的物體(ti) ,即觀察當一個(ge) 刺激物(如產(chan) 生視錯覺效果的旋轉螺旋)突然從(cong) 實驗者看不到的身後簾子中出現時,嬰兒(er) 和實驗者進行的互動(圖2)。
圖2 12個(ge) 月與(yu) 15個(ge) 月嬰兒(er) 的互動場景設置
當嬰兒(er) 指向一個(ge) 刺激物時,實驗者會(hui) 根據嬰兒(er) 的情緒反應來確認該物體(ti) 。例如,對於(yu) 愉快的刺激物(如旋轉的螺旋),嬰兒(er) 的反應是:“是的,我也看到了,它很漂亮。"而對於(yu) 不愉快的刺激物(如蜘蛛玩具),嬰兒(er) 的反應是:"是的,我也看到了,它很嚇人。"
互動過程由兩(liang) 台攝像機記錄,並使用諾達思的行為(wei) 觀察記錄分係統(The Observer XT)對實驗過程中的指向手勢與(yu) 社會(hui) 情感交流(如麵部表情、發聲和注視方向)進行微觀行為(wei) 分析編碼。此外,該軟件也可以自動計算研究者之間的編碼信度。
嬰兒(er) 早期社會(hui) 情感交流的預測能力
為(wei) 了探究嬰兒(er) 早期社會(hui) 情感交流(如微笑、發聲和注視)對 12 個(ge) 月和 15 個(ge) 月時的指向手勢能力的預測能力,研究者進行了多層次泊鬆回歸分析。將4 個(ge) 月和 8 個(ge) 月時測量的嬰兒(er) 社會(hui) 情感交流和氣質因素(積極傾(qing) 向和消極傾(qing) 向)列為(wei) 預測因子。在與(yu) 母親(qin) 、父親(qin) 和陌生人(女性實驗人員)的互動中,分別分析了早期社會(hui) 情感交流對指向手勢的影響。
結果表明(圖3),氣質與(yu) 早期社會(hui) 情感交流對預測指向手勢有交互作用。衝(chong) 動性較高的嬰兒(er) 通常表現出精力充沛、情緒積極、行為(wei) 趨近和衝(chong) 動等行為(wei) 特征,他們(men) 可能更傾(qing) 向於(yu) 尋求新的體(ti) 驗,與(yu) 他人接觸,並在社會(hui) 交往中表現出興(xing) 奮的情緒。消極情緒高的兒(er) 童在麵對各種刺激或情況時,可能更容易感到焦慮、沮喪(sang) 和不適,他們(men) 可能會(hui) 表現出退縮、回避和難以調節情緒等行為(wei) 。
圖3 多水平回歸分析
與(yu) 不同互動者進行互動的結果差異
結果如圖4、5、6所示:
(一)與(yu) 父母互動
8 個(ge) 月時嬰兒(er) 對父親(qin) 和母親(qin) 展現微笑表情的頻率與(yu) 其12 個(ge) 月和 15 個(ge) 月時出現指向手勢的頻率呈正相關(guan) ;
在父母評價(jia) 為(wei) 較高衝(chong) 動性的嬰兒(er) 中,8 個(ge) 月時的微笑頻率和後期指向手勢出現頻率的相關(guan) 性顯著;
與(yu) 母親(qin) 互動時所表現出的情感意識和積極情緒與(yu) 後期出現指向手勢相關(guan) 。
圖4 變量間的相關(guan)
圖5 與(yu) 母親(qin) 互動時氣質對指向手勢的預測(左);與(yu) 父親(qin) 互動時氣質對指向手勢的預測(右)
(二)與(yu) 陌生人互動
8 個(ge) 月時嬰兒(er) 注視陌生人臉部的頻率與(yu) 指向手勢的頻率呈正相關(guan) ,但消極情緒水平高的嬰兒(er) 無顯著相關(guan) ;
具有較高衝(chong) 動性或消極情緒的嬰兒(er) ,注視陌生人的頻率與(yu) 後期指向手勢的出現頻率之間具有強的正相關(guan) 性;
對陌生人麵部的視覺注意對指向手勢有預測作用,特別是具有特定氣質反應的嬰兒(er) 。
圖6 與(yu) 陌生人互動時氣質對指向手勢的預測
總之,嬰兒(er) 在與(yu) 每個(ge) 互動對象相處時,至少有一種氣質維度與(yu) 每種情感交流方式(微笑、發聲、注視)與(yu) 早期社會(hui) 情感交流對預測指向手勢行為(wei) 產(chan) 生交互作用。高衝(chong) 動性水平傾(qing) 向於(yu) 增強嬰兒(er) 與(yu) 父母間早期情感交流行為(wei) 與(yu) 指向手勢之間的正相關(guan) ,而高消極情緒水平傾(qing) 向於(yu) 抑製嬰兒(er) 與(yu) 陌生人間早期情感交流行為(wei) 與(yu) 指向手勢之間的正相關(guan) 。
混合方法有助於(yu) 獲得詳細見解
研究采用混合方法設計,將自然觀察、實驗觀察、微觀行為(wei) 分析編碼和家長報告結合起來。通過對不同層麵的數據進行分析,收集到了嬰兒(er) 在出生後頭兩(liang) 年內(nei) 如何發展其溝通技能的具體(ti) 信息。通過對不同方麵的仔細研究,研究者可以詳細而全麵地描繪出嬰兒(er) 社會(hui) 交往能力的發展過程。
本研究發現,嬰兒(er) 早期的互動方式會(hui) 影響他們(men) 日後的指向手勢行為(wei) 。他們(men) 的性格如外向或容易生氣,會(hui) 影響他們(men) 與(yu) 父母和陌生人的交流方式,以及這些早期互動如何以及是否會(hui) 影響他們(men) 日後的指向手勢行為(wei) 。這對嬰兒(er) 進行幹預以改善早期社交互動和語言技能具有重要意義(yi) 。
參考文獻
Salvadori, E. A., Colonnesi, C., Oort, F. J., & Messinger, D. S. (2024). Predicting Pointing from Early Socio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Mothers, Fathers, and Strangers Through the Lens of Temperamental Reactiv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關(guan) 注諾達思公眾(zhong) 號,聯係我們(men) 獲取更多產(chan) 品信息及學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