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技術文章 >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技術文章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更新時間:2024-12-20   點擊次數:392次

城市光環境以及其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如何,是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以及環境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共同討論的課題,但如何科學地量化評估卻較為(wei) 困難。

 

隨著近幾年神經生物學及可穿戴生理傳(chuan) 感器技術的成熟化,對實驗室研究光環境的身心體(ti) 驗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來自同濟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基於(yu) 可穿戴設備獲取生理反饋數據,結合麵部表情與(yu) 自我報告等多模態數據,探究了在複雜的真實城市場景中光環境對情緒的影響 [1]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城市光環境與(yu) 情緒感知

城市光環境是指城市空間中對人生理與(yu) 心理構成影響的視覺環境,依據時間維度可劃分為(wei) 晝間和夜間兩(liang) 類。城市景觀照明在亮度、光譜、強度以及變化模式上與(yu) 自然光截然不同。非自然的人工照明令城市空間呈現了與(yu) 自然光下的日間或夜間都不同的視覺形象,也令身處其中的人們(men) 感受不同的情緒體(ti) 驗。研究探索景觀照明是如何通過作用於(yu) 視覺及心理體(ti) 驗,進而對人們(men) 的行為(wei) 活動產(chan) 生積極或負麵影響,將對商業(ye) 街景觀照明設計乃至城市景觀照明的規劃與(yu) 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環境感受一直是國內(nei) 外景觀學領域的核心問題。環境心理學家認為(wei) ,情緒需求的背後是人成長時期的經驗判斷,往往存在文化、性別、生活習(xi) 慣等的認知差異。加之環境情緒感受常常多為(wei) 主觀而隱晦,難以用言語準確表述。因此,雖然環境情緒感受非常重要,但如何對情緒感受進行量化是一直以來的難題。

 

城市光環境對人體(ti) 視覺—情緒的影響機製複雜,可概括為(wei) 兩(liang) 個(ge) 層麵:(1)光照的本質因素(亮度、光譜、空間分布等),以光的輻射能形式對人體(ti) 視覺、生理及心理層麵產(chan) 生作用,例如明亮的燈光可以提高安全感(低喚醒的愉快)、興(xing) 奮性(愉快的喚醒)和偏好;(2)以人工光為(wei) 技術手段,對複雜城市景觀要素重塑後營造的城市夜間風貌,此夜景觀通過視覺係統映射入人腦,經過腦部負責情緒加工的神經係統處理,產(chan) 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及情緒體(ti) 驗。例如有研究對比了不同人種對香港晝間及夜間景色的認知差異發現,香港受訪者認為(wei) 同一城市景觀中的“夜晚"比“白天"更女性化、神秘、富有想象力,而美國受訪者認為(wei) “夜晚"更成功、更有魅力;此外有研究發現,黑暗和光照條件(如篝火、手電筒和星光)可以增強人對地方的審美印象。

 

光環境研究的情緒評測方法

目前,光環境研究的情緒評測方法可分為(wei) 以下四個(ge) 類別:

  • 主觀測評:采用基於(yu) 語義(yi) 差異法的量表測量,但存在主觀性偏差,難以捕捉瞬時或無意識的情緒變化等問題;

  • 生理測量:以神經學測量方法,將原有的難以準確量化的環境感知,經由生理數據建立起與(yu) 環境體(ti) 驗的關(guan) 聯;

  • 行為(wei) 測量:包括麵部表情、語音語調、肢體(ti) 運動以及眼動追蹤等;

  • 情感分析法:使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語言學和生物識別等數字技術來對文本進行係統地識別,從(cong) 而通過對海量網絡用戶數據的辨析,提取並量化情感狀態。

 

隨著認知神經學以及可穿戴傳(chuan) 感器技術和生物信號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可以實現實時測量人體(ti) 在不同環境刺激中的情緒感受。生理數據監測以更客觀、更高精度、更減輕被試負擔、更生態有效的優(you) 勢已成為(wei) 城市景觀、環境心理學等領域評價(jia) 研究的新熱點。本研究嚐試采用神經生物學研究方法,采集城市景觀照明作為(wei) 刺激源時被試的多源生理反饋數據,結合麵部表情與(yu) 主觀評價(jia) ,以城市商業(ye) 街為(wei) 對象探索夜間光環境對情緒感知的影響作用。

 

基於(yu) 多模態數據的現場實驗

實驗共招募同濟大學在讀研究生被試6名,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wei) 24歲。

 

本實驗利用監測設備的可穿戴性,嚐試在城市現場進行實驗。實時采集真實場景中被試的皮電(SC)、心電(ECG)和皮溫(Temp)為(wei) 主的生理數據和麵部表情數據來擬合在不同光環境中的情感體(ti) 驗(圖1),並用主觀問卷法和訪談法對生理信號分析結果進行驗證。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1 頭戴式&手戴式實驗設備

 

麵部表情是麵部肌肉的一個(ge) 或多個(ge) 動作或狀態的結果,是人類在身體(ti) 外觀投射出的情緒指標。Ekman係統地建立了人臉表情圖像庫,細致地描述了每一種表情所對應的包括眉毛、眼睛、眼瞼、嘴唇等的麵部變化。其中,人類在試圖隱藏某種情感時無意識做出的、短暫的微表情,往往能表達人試圖壓抑與(yu) 隱藏的真正情感,其持續時間通常僅(jin) 為(wei) 1/25s1/3s 

 

本實驗使用諾達思的麵部表情分析係統(FaceReader進行麵部表情分析。軟件通過分析麵部圖像,可辨析快樂(le) 、悲傷(shang) 、憤怒、驚奇、懼怕、厭惡、中性表情,以及20種微表情分析,亦可基於(yu) 情緒二維理論對情緒的效價(jia) 與(yu) 喚醒度進行分析。軟件可以分析實時錄製或錄製好的麵部表情視頻,本研究采用實時錄製視頻待測試結束後統一進行分析的方法。此外,由於(yu) 夜間城市戶外的場景被試麵部照度偏低,實驗使用紅外攝像的方式,軟件對人臉的識別率可達到100%

 

實驗位點選取上海南京東(dong) 路步行街東(dong) 拓段外灘起始區域的道路中央。被試的主要視線方向內(nei) 包括了多個(ge) 曆史保護建築及當代商業(ye) 建築,並由建築形成較為(wei) 連續的空間限定。視野內(nei) 街道元素較明確,夜晚光環境主要由建築立麵照明、路中心的步道燈以及店麵逸散光和店招發光麵構成。實驗場景包括日間與(yu) 夜間共計四個(ge) 場景。日間實驗在全陰天自然光下的城市環境中進行;夜間實驗分為(wei) 三個(ge) 場景,即保持照明環境中的其他景觀照明元素如路麵、店鋪照明不變,僅(jin) 改變被試視野範圍內(nei) 棟主要建築立麵的照明狀況,分別為(wei) 全黑模式、點亮模式和閃爍模式,其中閃爍模式為(wei) 點亮模式持續、全黑模式持續的交替循環播放。

 

實驗程序主要包括(圖2):(1)準備階段;(2)實驗階段:被試身體(ti) 保持靜止,視線可以旋轉,對整體(ti) 空間進行觀察與(yu) 感受,之後聽從(cong) 開始指令依次經曆照明場景,每個(ge) 場景持續70s,放映同時對被試的各項指標進行記錄;(3)問卷訪談階段。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2 實驗流程

 

日間與(yu) 夜間光環境下的情緒差異

(一)麵部表情數據結果

將視頻片段依據場景模式裁剪後導入麵部表情分析係統(FaceReader)中進行情緒識別分析。結果顯示(圖3),愉快表情強度在日間顯著高於(yu) 夜間點亮及閃爍模式;驚奇表情強度在日間顯著低於(yu) 夜間三場景;懼怕表情強度日間的表情強度顯著高於(yu) 夜間三場景;厭惡表情強度在日間顯著高於(yu) 全黑和點亮模式。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3 不同場景下的愉悅、驚奇、懼怕、厭惡表情強度

 

對情緒效價(jia) 和喚醒的分析結果顯示(圖4),被試的效價(jia) 值在點亮模式下顯著低於(yu) 全黑模式,日間較夜間三個(ge) 場景的效價(jia) 值更低;而喚醒度在各場景下均無顯著性差異。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4 不同場景下的情緒效價(jia) 值、喚醒度值

 

(二)生理反饋數據結果

皮電和皮溫通常認為(wei) 與(yu) 情緒喚醒有關(guan) 。刺激源使人越激動,人汗液分泌越多,皮膚電的水平變化越大,皮電水平與(yu) 喚醒值呈現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本研究中,皮電結果表明日間場景的喚醒度最高,並反映出了刺激值差異相對較低的三個(ge) 夜間場景間的區別,即閃爍模式、點亮模式、全黑模式的喚醒度依降低。

 

心電數據的LF/HF值與(yu) 人的交感神經興(xing) 奮相關(guan) ,LF/HF值越大,喚醒度提升。本次實驗的LF/HFHF值均未能有效反映喚醒度差異,心率及心率變異性在各場景下也均未呈現出顯著變化趨勢。

 

(三)主觀評價(jia) 結果

采用分層聚類法分析,結果表明在正麵情緒方麵,被試評分從(cong) 高至低依次為(wei) 閃爍模式和點亮模式、日間場景和全黑模式,且被試在點亮及閃爍模式中的正麵情緒得分顯著高於(yu) 全黑模式;在負麵情緒方麵,被試評分最高的是全黑模式、其次為(wei) 閃爍模式和點亮模式,低的是日間場景。

 

總體(ti) 來看,被試的皮電、皮溫、麵部表情信號以及主觀量表結果均呈現出日間與(yu) 夜間光環境下的顯著差異。基於(yu) 可穿戴傳(chuan) 感器的情緒體(ti) 驗測量技術,將有助於(yu) 更好地測量及理解城市夜空間的環境體(ti) 驗,為(wei) 未來城市景觀照明設計提供更有效的理論指導。

 

光環境測評中多模態方法的優(you) 勢

近年來我國城市夜景建設呈現數量激增的態勢。從(cong) 情緒感知角度對城市夜景觀進行評測,可以避免因審美主觀性而導致美學評價(jia) 的不確定性。實驗結果顯示,采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生理反饋采集,並結合麵部表情與(yu) 主觀問卷的多模態研究,在城市光環境研究領域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該評測方法可以應於(yu) 與(yu) 對建成環境的後評估,有利於(yu) 城市夜景建設的有序發展。

 

後續研究可以以本研究為(wei) 基礎,增大被試的數量,提高數據采樣的精度;抑或引入虛擬現實技術,替代現場實驗,能夠有效規避戶外實驗中環境因素控製及場景多樣化設計的局限,為(wei) 城市步行空間光環境設計策略帶來更科學的實驗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林怡,曾憲憲,陳神飛,肖曉溪,楊秀 & 杜怡婷.(2022).基於(yu) 多源生理反饋的城市景觀照明對情緒影響的實驗探索——以上海南京東(dong) 路步行街東(dong) 段為(wei) 例.照明工程學報(05),129-143.

 

關(guan) 注諾達思公眾(zhong) 號,聯係我們(men) 獲取更多產(chan) 品信息及學術文章!

城市光環境對情緒影響的多模態研究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頂部
上一篇 : 益生菌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作用    下一篇 :  使用EthoVision監控肉雞活動
網站首頁 公司簡介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 招聘中心 技術支持 星空体育登录入口网站 聯係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33號院6號樓507
GoogleSitemap
諾達思
  • 電話/傳真

    86-10-84852246

在線客服